近日,國民黨“立委” 陳以信公開揭露臺北故宮博物院損毀多件文物,引起兩岸民眾的高度關注。
6日,又有民進黨“立委”爆料,臺北故宮博物院曾故意裁切館藏清代文物“黃河蘭州浮橋圖”,僅僅因為展柜尺寸小、裝不下畫作,且時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獲報后隱瞞此事,并沒有懲處相關人員。
對此,臺北故宮博物院6日回應稱,的確沒有查到該事件有懲處紀錄,且遭裁切的文物事后也沒有進行修護的紀錄。
一個碗盤或者一件歷史文物的損失,除了金錢價值,連帶失去歷史價值與意義。大家看待歷史文物態(tài)度,不應該當作自家的碗盤摔壞一樣的一派輕松、自然。因為文化遺產是歷史真相的基本基礎,歷史文物與每個人有關,這才是保存歷史文物應有的態(tài)度。
臺北故宮博物院這一操作,真是不理智之舉!
▲“黃河蘭州浮橋圖”為清朝同治年間的畫作
據臺灣TVBS新聞網11月6日消息,民進黨“立委”林宜瑾當日爆料,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“黃河蘭州浮橋圖”曾于2012年受到人為故意毀損。僅僅因為展柜尺寸小、裝不下畫作,當時一位林姓科長竟然指示工作人員把“原裝裱”的“花綾”左右兩側各裁掉一部分,只為了配合柜內空間。
林宜瑾指控,時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獲報后隱瞞此事,不但沒有送“考核會”懲處、沒有交給政風調查,更沒有對外公開。林宜瑾要求臺北故宮博物院徹查過去的所有密件,找出所有文物受到人為毀損的紀錄,確認是否還有袒護、私了、任意糟蹋文物的作為。
對此,臺北故宮博物院6日發(fā)布四點聲明回應稱,“黃河蘭州浮橋圖”遭人為毀損之陳報密件,已完成解密程序;關于當事人是否受懲處一節(jié),經檢視資料,查無該事件之懲處紀錄;遭裁切花綾之文物,經查事件發(fā)生后并無進行修護之紀錄;臺北故宮博物院將啟動檔案清查及密件檢討,將已無列密理由之檔案解密,并于清查完成后公布清查結果。
據臺媒報道,“黃河蘭州浮橋圖”為工筆彩繪清同治元年至6年(1862-1867)間蘭州城垣形勢、名山名剎、黃河水車、鐵索浮橋以及皮筏競奔、舟車川流的生活景象。臺當局已將該圖指定為“重要古物”,指定理由為繪者以全景式的構圖,細致的筆法,具體而微地反映19世紀中葉蘭州府城一帶黃河岸邊的生活景象,與現(xiàn)今所知甘肅博物館藏,稱保存最完好,也最能完整反映19世紀中后期蘭州風情之1874─1883年間繪制的“金城攬勝圖”相比,時間更早,而所反映的蘭州一帶風土民情,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這已不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第一次被曝出損毀文物。
據臺灣媒體報道,10月28日,國民黨“立委”陳以信披露,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破損,而院方存在隱瞞不報的情況。臺北故宮博物院當天發(fā)布新聞稿,承認2021年至2022年間,該博物院有三件明清瓷器藏品出現(xiàn)破損情況。
根據新聞稿,2021年2月3日、2022年4月7日,該博物院器物處瓷器科工作人員整理文物時,打開文物包裹后發(fā)現(xiàn)“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”“清康熙款暗龍白里小黃瓷碗”破損;2022年5月19日整理文物時,工作人員在作業(yè)過程中疏忽,致“清乾隆青花花卉盤”掉落破損。
▲被損毀的文物
另外,臺北故宮博物院11月1日在回應時還披露了一項數據:該博物院近兩年發(fā)生的文物傷損并非個案。歷年修護記錄顯示,瓷器因嚴重程度不一的傷損破裂情況,經評估送修的數量共計359件。
11月3日,臺北故宮博物院公布了“清乾隆青花花卉盤”掉落破損一事的行政懲處結果。
臺北故宮博物院官網發(fā)布的新聞稿稱,針對該博物院器物處瓷器科工作人員2022年5月19日整理文物時,在作業(yè)過程中因操作疏忽致“清乾隆青花花卉盤”掉落破損一事,臺北故宮博物院依情節(jié)輕重,懲處2名職員:其中一人因執(zhí)行公務疏失致文物重大損毀,核予記大過1次;另一人未妥善照管文物盒,在盒內尚有文物的情況下,未確認扣上盒子系帶,他人因疏失而致文物損毀,核予記申誡處分2次。
吳密察同日在臺灣電視節(jié)目稱,三件文物中唯一一件被認定為“人為損壞”的“清乾隆青花花卉盤”是工作人員因“誤會”而失手打碎,他還在節(jié)目末尾時就文物損毀事件向民眾道歉,還保證稱將更加謹慎地保護文物。此外,吳密察還表示,文物傷損總免不了,希望民眾理解,他稱必須將傷損降到最低程度,尤其是人為造成的傷損。
吳密察所謂的“誤會”說辭以及對涉事工作人員的處罰力度引發(fā)島內輿論不滿。網民怒斥道:“這個理由真扯。”、“好幾千萬的古董,僅一個記大過…”、“好爛的理由,好爛的懲處。”
關于破損文物的爭議還沒結束,近日關于博物院本身的建筑修復爭議又再被翻出來。島內輿論認為,新的修復意見,完全是“形同毀容”,根本是從外觀上“去中國化”。
▲臺北故宮 資料圖
據臺灣中時電子報6日報道,臺北故宮博物院正館于1965年建造,幾經擴建仍維持原建筑師黃寶瑜的設計,外觀呈中式宮殿風格,并于2020年在臺被登記為歷史建筑。近年,臺北故宮因展覽空間不足,先后提出“大故宮計劃”“新故宮計劃”,然而今年9月23日的說明會上公布的設計圖,卻令附近居民及關心臺北故宮的民眾大嘆“形同毀容”。
臺北故宮博物院公布的修復計劃簡報稱,正館將在1樓前方廣場新建大片玻璃建筑作為入口,不僅取代現(xiàn)有的《懷素自敘帖》玻璃帷幕,且大片灰色屋頂與原米色宮墻不協(xié)調,也遮蔽2樓宮墻特色及空間高度的視覺美感。館內則計劃拆除迎賓大樓梯,還將4樓地板打洞,在內部形成一個挑高的八角中庭。
由臺北故宮老員工及周邊居民組成的“大雙溪好土聯(lián)盟”近期呼吁,臺北故宮的修復計劃將由內至外破壞歷史建筑。反對修復意見的人士認為,臺北故宮博物院主體修復,應以漏水、管線修復、結構補強為要,然而計劃卻破壞了原歷史建筑群的完整。在57年的舊建筑中,做出挖地板等大規(guī)模拆除工程,令人擔心是否會破壞結構。并且,修復后的主館展覽空間也未能大幅增加,根本是以修復之名將建筑外觀“去中國化”。
版權聲明: 該文章出處來源非本站,目的在于傳播,如需轉載,請與稿件來源方聯(lián)系,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站無關;凡本文章所發(fā)布的圖片、視頻等素材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僅供學習與研究,如果侵權,請?zhí)峁┌鏅嘧C明,以便盡快刪除。
020-84317499
廣州德科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專業(yè)從事于辦公室裝修設計,展館展廳裝修設計,歡迎來電咨詢!
粵ICP備08126626號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ECOR